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识字3》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识字3》教学反思1识字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游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笔者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五个小游戏,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快乐,既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也领会了对子的特点,初步学会了对对子,激发了学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兴趣。
游戏开路激发学习兴趣
课伊始,老师说跟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天,学生对地,老师说上,学生对下,老师说前,学生对后……(上下前后大小左右多少来去黑白高低远近粗细远近古今明暗早晚有无出入宽容买卖南北首尾西东始终干湿公私美丑薄厚。)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因为简单易对,学生兴致勃勃。接下来老师问:“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由一个字对它的反义词到两个字而且没有反义词,学生感到困难疑惑,好奇心萌发了。接着老师说:“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有趣的对子歌吧。”学生对新课文就充满期待了。
游戏让朗读趣味横生
这首对子歌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朗读是最有效的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但反复的单调的朗读会使学生厌倦,怎样让学生读的有趣味,笔者设计了一个朗读的游戏。在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后,设计了师生轮读,即老师读单数行,学生读双数行;师生分读即老师读“对”前面的内容,学生读“对”和后面的内容;拍手读,即学生一边读一边拍手打节奏。读“云”时自拍一次,读“对”时和同桌互拍一次,读“雾”时再自己拍一次。也可以在读“对”时轻轻地拍一下桌子,或者在空中和老师对拍一次。再让学生设计其它的有趣的方法,学生读的有趣味,读了还想读,就为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在游戏中领会对子的规律
这首对子歌共三个小节,每个小节的最后两行隐藏着成语,共有五个成语,怎么样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语言规律呢?先出示一个小节的内容,(第三小节)让学生寻找规律。有熟练朗读的基础,班级中会有聪明的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如果把对字去掉,它就是一个成语。
老师就引导学生做这个游戏,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五个句子,让学生尝试着把对字去掉变成成语。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到,而且很有兴致。为了让学生理解“和风细雨、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五个成语,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课文中有两页插图,前幅画的是山清水秀的情景,后幅画的是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学生把这两个成语贴到相应的图上去,并要说明理由。再用多媒体出示了另外三个成语的图片,让学生猜再说出理由。图片很美,环节很有趣,学生猜得不亦乐乎。猜中成语后出示成语,并学习成语中的生字。再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游戏,出示这册课文前几篇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在成语中加一个“对”字,变成对子。既复习了前几课中的成语,又复习了对子的这个特点。
在游戏中复习生字
当学生学完课文后,应当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加深记忆。老师在这里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游戏是编了几句话,把本课的生字放进去,让学生来读这些句子。(比如:这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阳光下,飞舞着许多蜜蜂和蝴蝶!余杭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让我们爱护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
另一个游戏是师生做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我是李,我有上下两层楼,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可以对:“我是秀,我也上下两层楼,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说:“对对对,李和秀,好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本节课中的音近、形近的生字。
在游戏中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的时候曾经跟学生做过对反义词的游戏。还提出“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学生已经领会到对子的规律,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一对,并解开谜题。老师出示对子。大对(),多对(),黄狗对(),鸭子对()。()对小,()对少,()对香蕉,()对黄桃。在这个游戏的设计中,老师有意识在安排了一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比一比》)的内容,课前还有意识地复习过。学生并不觉得难,学生做完这个游戏后,明白对子并不都是反义词,只要内容相对也可以。
在这篇课文中,由于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了适当的游戏,学生学得有趣味,觉得轻松,也学得扎实而有效,老师也实现了想通过课文学语文的目的。
《识字3》教学反思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些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结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简单的字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笔画繁多的字结体紧凑,避免臃肿局促。小学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知识和汉字形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愿望。
《识字3》教学反思3在课文伊始,我先用两个谜语导入,谜语写在音乐课件上,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猜谜,这是第一次的尝试,所以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情绪也特别高涨,之后我用一过渡语“你们愿意与风儿、雨儿到大自然里去进行一次旅行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愿意!”气氛相当之热烈,在出示风景幻灯的过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动美丽的图片向学生述说着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图片的上空标上相应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了认字的效果,而且记得牢,不容易忘记。
当这些字都摆在一起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分别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来识记生字,课堂气氛相当好,我想这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优美的自然音乐,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带来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采用 ……此处隐藏4645个字……土,砌成后烧火做饭,故“灶”从“火”从“土”。上小下大为“尖”,不正为“歪”等等。分析每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的,从而体会这生字的构字特点。这样把文字的形状与具体形象的画面两相对照,学生便从中悟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了。
2、将儿歌以歌曲形式让学生唱,使学生乐学易记。激发求知欲,从而也使课堂尽显愉悦气氛。
本课存在不足:
1、对于学习练习、巩固性的作业没有将范围拓展,忽视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
2、没有充分利用儿歌,因此,不利于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使字、词与儿歌有脱节的现象。
3、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在让学生自编儿歌时,没有让人人动口说,只照顾了部分,没顾及全体。
《识字3》教学反思13《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的,内容大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在这节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这节课的导入,我让学生随着音乐观看了很多大自然美丽的风景,然后引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学生观看了美丽的风景后,都被大自然的美丽吸引住了,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二、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当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想象有联系时,我利用课件插入有关的图片,如:雾、霜、朝霞、夕阳、碧野等,这些现象,学生平时是很少接触到的,跟他们介绍,倒不如让他们观看这些现象的图片,这样学生就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了。
三、《识字3》这篇课文情景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读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如:拍手读、男女赛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读课文又产生了兴趣。
四、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识字为主,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猜谜语、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方法识字,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识字这一环节花得时间不够,显得还不够扎实,,读课文读得虽然多,但感觉没有层次性,今后我要多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识字3》教学反思14《识字4》是一个字族识字,通过基本字“也”,换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新字——“驰、地、他、池”。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可以组成新字,初步了解形近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基本字“也”,由于是上学期学过的生字,所以我直接让孩子读后,引导学生用“也”造句。我先自己示范说了一个句子“殷笑函喜欢画画,我也喜欢画画。”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言。吴凡说:“周宇翔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姜米阳说:“太阳是红色的,国旗也是红色的。”孙涛说:“王逸凡喜欢说话,我也喜欢说话。”我听了笑了,真是个调皮的家伙,不过是他的真心话哦!
在开心的氛围中,我适当地创设了情境。“也”特别喜欢我们一(8)班的小朋友,它想为我们小朋友露一手,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他这个魔术要请它的助手偏旁来帮忙。通过加上不同的偏旁,变成生字“驰、地、他、池”。在学习“驰”时,我引导理解词义,“也”有了马儿就跑得很快,这就是“奔驰”。出示:马儿奔跑的图片。除了马儿奔驰在草原上,还有谁会奔驰呢?学生说了很多,有的说汽车在马路上奔驰,有的说豹子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火车在铁路上奔驰。不过张晨浩说:“飞机在天空中奔驰。”这个答案在我的预设中没有,我发现在讲解意思时,只关注了跑得快,没有说在陆地上。我赶紧补充在陆地上跑得快是“奔驰”,在天空中跑得快是“飞驰”。学生基本都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感谢张晨浩的错误句子,让我看到自己预设的不足,从而可以弥补自己的缺陷。
在教学中,我除了教了书上所写的生字,还补充了“她”,适当地拓展了教材的内容,学生认识的兴趣比较高。
《识字3》教学反思15参加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在讲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尽管如此,当我让叶老师看教案时还是有毛病。语言太直接、直白,没有趣味,整个语言像在给高年级上课,同时激励性的语言也太少;有些小细节衔接还不够好;没有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在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又把教案重新设计写了一遍,而且还准备了四张宁宁画错的画。就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很顺利的把我的课给结束了。在此,我要谢谢师傅这段时间给与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很顺利的展开我的教学工作。
一 复习导入
让学生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用“你们掌握的可真牢,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二 读文识字
让学生先自由读文,读书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我又用“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这一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生兴趣高昂,让学生先带拼音拼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接着又追问“第一关顺利闯过,第二关可难了,还敢挑战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去掉拼音读。就这样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里认识了新字词。
三 学习儿歌
字认识后,让学生把字带回课文中,再来读文。并让学生思考“谁是粗心的小画家,他的粗心表现在哪?”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的加以朗读指导。
四 总结延伸
还设计了学生帮助宁宁改错,对宁宁说句话两个小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是要提醒他们做事要认真,细心。
五 指导写字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
俗话说;“教学无小事”。尽管之前叶老师已经给我指导过,但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小细节的问题。
一 识字环节进行的过快,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去读。在出示生字词时,其他都是生字组成的词,“匹和张”是单独字,不和谐。如果写成“一匹 一张”在会更好。让学生开火车读时,因为是新班,新老师,还没有形成默契,我的示范又不到位,具体明确。导致在开火车读时,用的时间过长。
二 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是个问句,问句在读时,声调语气往上扬,而自己在范读时,都没读好。在教写生字时,学生发言太积极,课堂气氛有点活跃我在指导笔顺时,一紧张把“张”的笔顺说错了。幸好看到了后面老师的提示,我及时改正过来。
三 个别好的没有及时鼓励。师傅已经是提醒我两次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给表现好的孩子鼓励,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下去;更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动力。
四 在最后读文时,方法单一,且没有充足的时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进步了,叶老师也说比第一次强了。我也感觉到自己现在在课堂上比前两周熟练了。再次谢谢我的师傅,以及给与我帮助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