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30 21:26:48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重点是让孩子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是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形成数感。学生学习的基础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仔细研究了课本、教参、学习巩固以及名师课例。这节课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变得简单的过程。总结下来,这节课的突破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所以在复习导入环节,我设计了59<68、78>72等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让孩子说说比较方法。最后小结,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时,可以想他们在数线上的位置,也可以选择一个中间数做参照,以59、68为例,选60作为参照,59比60小,68比60大,从而确定59<68。也可以想数的组成,59里面有5个十,而68里面有6个十。在次基础上,孩子比较940和189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先让孩子思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他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

比较940和1899这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很快说出三位数小于四位数这个结论。我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启发孩子,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孩子说,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还可以想什么呢?学生说还可以想数的组成,940是9个百,1899里面是8个百。这时我追问,1899是有什么组成的?1个千。1个千相当于几个百?10个百。还可以考虑什么呢?在数线上的位置,这个孩子没有说出来,我给他们点了出来。经历这样丰富多彩的思考过后,我们小结出,三位数小于四位数。接下来,我又引导,你还有相似的结论吗?生两位数小于三位数,三位数小于四位数等等,最后得出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这个比较方法。

三、注重学生参与。

每个知识点的生成,我都让孩子自然参与,自然得出结论。在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后,才展开交流思辨。就拓展延伸这道题,3、0、8、9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孩子们很快得出最大的四位数是9830,最小的是多少呢?小孩子写8309,还有的写3098,这时,我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让孩子在消息栏讨论,最后得出3089是最小的四位数。那第二大是多少呢?第二小是多少呢?让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碰撞,最后得出,个位和十位互换得出第二大,第二小。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神奇。

当然本节课我也有不足,时间把控依然是我要克服的首个问题。学生想不出来时,有几次没有管住讲的冲动。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创设生动的情景,用生活中装修买家具的事例来体现数学的生活化,这些生活的情景给枯燥的数的大小比较增加了趣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另外,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教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推理出“相同位数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同位数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这些设计都注重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同学们都对知识重难点掌握较好,但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时,不能很好地说清重点内容,今后还要加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后还是要多加以练习和巩固。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来表示,是一种感知上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想要过渡得好的关键还是旧知识的迁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和<。过渡时,我设置疑问,问:两数相等用等于号,不一样了,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紧接着,我出示例2图,小鸡和小鸭、三角形和圆形。学生忙着数数,我让他们先不用急着数,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这样学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鸡、圆形多,小鸭、三角形少。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进一步讲解:这就说明他们之间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么相等用等于号,不相等用什么呢?不等号有两种-----大于号和小于号。接着我让学生数数,数后我板书。在我板书后,学生这下都蒙了,不认识这两个符号,不懂得应该怎么样读。借例题我进行一番讲解:小鸡5只,小鸭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写作5>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6。讲解完后又带领学生读了几遍。为了让学生记住两个不等号的读法,我又向学生说明:主要看左边,把大于号小于号看成口,左边张大嘴就是大于号,闭着嘴就是小于号。读式子的时候,我指着左边,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我教他们用手势语来判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张卡片,发给九位学生,告诉同学,这九位是数字王国成员中不可少的,他们现在要进行比赛,比比谁的年龄大。你们用手势语来表示,老师分别请两位学生上来,下面的同学纷纷举起手势,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手无足措,都乱了,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节课就在游戏中结束了。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 ……此处隐藏6014个字……“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3

这一课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和数的顺序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虽已上好,但留给我学习、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一、课中鼓励,保护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一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难以调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你一味地批评,效果适得其反。不妨你改变一下方式,从激励的原则出发,这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课上,我善于把握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贴切的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课堂上,当有的同学回答正确时,我经常会说: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你刚才回答得很响亮,表达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样的!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呢,你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来猜猜,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猜字,既可以把那个学生先稳住了,又能一下子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展露出来。这样做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时还能够激发他从脑中迸发出另一种独到的极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二、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

在比较小松鼠和小白兔谁捡的多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到底谁捡的多,为什么?有的说46里面有4个十,而38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说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还有的说在百数表中,46在38的后面,所以46大,总之学生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比较数大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在教学时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多样化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

练习题形式多样,难易程度不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设计了数字大比拼、猜一猜、写写比比、写数游戏等练习。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每人写一个你喜欢的数,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个位是7的把卡片举起来,大于70的数到前面排队,从小到大。实际上这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4

教学中慢慢地发现数学的知识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总是有着一定的关联,许多的知识都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逐渐地加深,善于运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也逐渐地更加重视了在自己的课堂中善用知识的准备。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在掌握了千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后进行学习的,于是在课堂中我进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教学复习准备,然后直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没想到的是自己没有一步一步的带着学习的知识,学生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自己就已经把这个知识自觉消化了。

课前呈示:919()896 587()549 1003 ()999 让学生用最快地速度选择恰当的符号><=,填在括号内。学生立刻那种竞争心理就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利用2分钟的时间就把练习完成,然后我让学生要把自己比较的方法说出来,为何你能如此快地进行比较,学生也立刻回顾起以前的比较方法,想到了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位数相同,位数不相同,该如何进行比较。接下来我引用自己暑假去西藏玩这一事件作为了一个过渡,出示一些西藏,四川,广东等占地面积,让学生帮助找出老师到过的最大的省份是哪里,最小的又是哪里?学生立刻又跟同桌交流起来,很快就把几个数据的大小排列了出来。我立刻肯定了学生的表现,我告诉学生其实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但是现在都由同学们自己自学完成了。学生的学习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及时地让学生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和比较方法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经过刚刚自主的学习,很多学生已经能说出原来比较方法不管数据多大都是一样的,学习中利用以前的旧知识就可以解决好新的知识了。

看似简单的一个小过程,但是却把四十分钟需要完成的内容在十几分钟成功处理好了。学生不仅是自己掌握了同时也认识到了学习就是不断用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的道理。我们时常说要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或者我们自己充分考虑了知识的特点和教材中的位置,我们必然能把课堂的任务落实,也就减轻了我们自己课堂的负担,不用费劲唇舌的解释,不必费心塞进学生的脑子。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我的教学:

优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及特点,在设计这节课时,就考虑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比较数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我利用了帮助老师选购电视机这一活动,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带到生活中去,为了解决“买到教师既喜欢又价格便宜”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新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买电视机的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参与学习,在巩固环节,以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始终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新授过程中,学生出现疑惑时,请其他学生帮忙补充,让学生自由地说,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学会从倾听中辨别学生思维的正误,并适时作出引导。

不足:

1、比较方法不够明朗。本堂课的知识点其实是属于旧知识了,我们常说“温故知新”,而虽然我的课堂温故了,但是没有很好地将资源转移到新授中来,使学生在表述中一直未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导致整堂课学生虽然会比较,但是不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比较的方法。

2、练习缺乏巩固升华性,课堂容量有待提高。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不难,因此新授部分应该尽量少花一点时间,腾出时间来对此类题型进行大量地操练,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让学生不断巩固理解比较的方法,既巩固升华了课堂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